《三国战云》聊聊三国最大规模的战役是哪一场?

作者:来源:三省网发布时间:2019-07-16 16:45

整个汉末三国时代规模最大的一战是第三次淮南之战,它远超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,看一下这几场大战规模的对比:

官渡之战

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官渡之战中袁绍军有10几万人,曹操不足1万,曹军的伤兵占到十分之二三,但不够准确。

综合史书记载,袁绍南下军团约12万人左右,其中步兵10万,骑兵1万多,北方少数部族雇佣兵约8000人。

曹操用在官渡前线的主力部队有步兵3个“军”,屯骑、越骑各1个“军”,长水、射声各不足1个“军”。这里的“军”是指一个杂号将军统率的人马,每“军”满员状态下约1万人,但曹军都不满员,如建武将军夏侯惇手下只有5000人,扬武将军张绣也只有5000人,官渡前线的曹军总兵力约3万人。

综上分析,不算双方在其它区域的人马,官渡前线直接投入的部队曹军约3万人,袁军约12万人,官渡之战的总规模约15万人。

赤壁之战

据《三国志》各人传记的记载,曹操由江陵率领的东进兵团大体上有2个“军”,再加上参加过长坂坡之战的虎豹骑和一部分宿卫军以及任峻的水军,这一路曹军的兵力不足5万人。

原荆州水军约2、3万人,加上刘表驻扎在江陵一带的步马军,这支人马总兵力至多5万人,也就说江陵附近驻扎的人马总共10万人左右,曹操留曹仁守江陵,还得留下一部分人马给他,曹军参与赤壁之战的人马应该在7、8万之间。

孙吴方面,周瑜向孙权提出要5万人,孙权只能先给他3万人,刘备手下不到1万人,刘琦所部有1万多人,孙刘联军的三方相加应该在5万人左右。

综上分析,赤壁之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总规模约13万人左右,曹军还有一支人马由汉水南下,由7位将军率领,即7个“军”,规模约7、8万人,但他们未到达赤壁曹军已败,不能算进去。

夷陵之战

刘备亲率4万人马由成都出发东进,车骑将军张飞率1万人马由巴西郡的阆中南下,两支人马相会于江州,张飞虽然出事了,但阆中的1万人应如期会师,刘备方面的兵力有5万人。

但《三国志》称此战蜀军死了几万人,《傅子》说蜀军被杀的超过8万人,这里有两个原因,一是蜀军后续还有投入,有益州支援来的,也有马良、黄权开辟新战场后投奔蜀军的,具体人数不得而知;二是《傅子》的记载有夸张之处。

综上分析,刘备直接投入夷陵之战的人马应多于5万、少于10万,8万左右较合理。

《三国志》对孙权方面的兵力有明确记载,即5万人左右,陆逊把它们分为6部,从固陵到公安组成4道防线,人马虽少但依托地利仍将蜀军打败。

综上分析,夷陵之战中双方投入的总兵力约13万人左右。

第三次淮南之战

256年8月司马昭加号大都督,篡权野心更昭然若揭,忠心于曹魏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心怀不满,司马昭以少帝的名义征诸葛诞为司空,诸葛诞惊恐之下在淮南起兵。

之前淮南已有过两次叛乱,分别由王凌、毌丘俭发动,诸葛诞汲取他们失败的教训,派人去孙吴联手,之后整合各路人马,总兵力有10多万,同时又在淮南紧急招兵,新得人马近5万。

司马昭为讨伐淮南,从各地征召来的人马多达26万。而孙吴方面也参加进来,朱异率3万人马推进至安丰,与寿春的诸葛诞呼应,不过这一仗诸葛诞还是失败了。

综上分析,第三次淮南之战中三方合计投入兵力约45万,当之无愧成为汉末三国时代规模最大的一仗,它超过了官渡、赤壁和夷陵三大战投入总力的总和。

需要补充的是,史书中对黄巾军及其余部动不动就有“百万”、“数十万”的记述,但那指的不是能投入战斗的兵力,而是指其控制下的全部人口,男女老少都有,黄巾军通常不据城而守,走到哪里都把所有人带上,故分析战役规模时通常不以这些数据为参考。

三国战云

高度还原三国历史真实战役,名臣武将为你鞍前马后,百万热血将士助你圆梦三国! 文治武功做一代三国名将,屯粮草,升科技,建功勋,打造最强铁血兵团。开创新玩法的三国手游神作,熟悉的感觉,不一样的完美体验! 乱世三国谁主沉浮?豪情壮志何处挥洒?风起云涌,跟着《三国战云》穿越成为一方霸主![详情]